NPHOTO.NET
Nphoto.net
  作品   > 花卉
 
 
  《莲芯》 摄影 老人头
 
© 老人头. 版权所有.

《莲芯》

 
纠错/违规及不良内容举报
摄影:老人头 查看 老人头 的作品集
于 2006-07-24 05:35 上传
浏览:453
评论:10
评分: (20)
标签: 花卉 荷花 花芯
昨日杭州大雨几呼下了一整天,但清晨无雨,我一大早就带着我的长枪(1000mm老镜头)出了门,来到了荷塘边,架好脚架装妥照相机定心等待着虫鸟来与荷花相会。但等啊等虫鸟就是不见,一个小时过去了、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天越来越闷热、而且还飘起了毛毛细雨,我的汗衫湿了,那是汗水浸湿的,而汗是焦急给急出来的。于是我脱下汗衫光着膀子再耐心等,可天不怜人、虫鸟全无!我的背上感觉吿诉我天真的在掉雨滴了,难道今日真要空手而归吗?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突发奇想:利用长焦优势把荷花再拉大点、再拉大点.......,于是我就“卡察”了。
一批晨练的老伙计路过塘边取笑我:“喂、喂,大家看啊,这老头天天带着望远镜来看荷花,今天要下雨了还来,还打个赤搏,疯了!”是啊!我太不拘小节了!但有谁知我此刻的高兴心情呢?.......

  评论  

尼欧 
查看 尼欧 的作品集
查看 尼欧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6-07-24 05:48

非常的棒!构图简洁明亮,莲芯与叶子对比明显,以暖色为主题,冷色为次.主次冷暖对比强烈!
小弟拙见!只觉得!主题过于太向上方了,如果能向左下方移,会不会更加稳重呢!

有用[0]    没用[0]
习影人 
查看 习影人 的作品集
查看 习影人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6-07-24 06:17

非常漂亮的光色,片质细腻,欣赏!

有用[0]    没用[0]
太白遗风 VIP会员
查看 太白遗风 的作品集
查看 太白遗风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6-07-24 06:38

好精彩的微距!精华集中,可有可无的全去掉,片子很透,色彩还原好,并且很羡慕1000的长炮。

有用[0]    没用[0]
老砚 
查看 老砚 的作品集
查看 老砚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6-07-24 07:35

精彩微距,十分漂亮。

有用[0]    没用[0]
树皮驴 
查看 树皮驴 的作品集
查看 树皮驴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6-07-24 08:16

搂主的微距摄影张张精蔡,通过搂主的叙述,我们深知,拍一张好的作品实属不易,搂主这种知着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

有用[0]    没用[0]
古道西丰 
查看 古道西丰 的作品集
查看 古道西丰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6-07-24 10:22

好表现.层次丰富.细节到位.佩服您的精神

有用[0]    没用[0]
老人头 
查看 老人头 的作品集
查看 老人头 的个人主页
2006-07-24 10:46

深谢楼上六位老师的鼓励和鞭斥,拍这幅作品是情急之中急出来的,故拍摄时调焦和曝光格外注意,拍好后上电脑一看自已很满意,因此在做框时又注意文字用色和投影深度,尽量使之完美,满意了才发上来的。因做框EXIF丢了,为了补救我在老色茶舘发了原图,主要数据全部保留(由于是O记老镜头,其光圈值无法显示,现再补上,F=11,EV=0)。

有用[0]    没用[0]
清风徐来 
查看 清风徐来 的作品集
查看 清风徐来 的个人主页
2006-07-24 13:57

你拍的荷花都非常漂亮!值得学习!

有用[0]    没用[0]
无界 
查看 无界 的作品集
查看 无界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6-07-25 10:20

光色与质感非常漂亮的片子。

有用[0]    没用[0]
巫峡江边人 
查看 巫峡江边人 的作品集
查看 巫峡江边人 的个人主页
2006-07-26 09:21

老师拍的不错,更欣赏您那份心情!学习。在此顺便介绍点文章,方便光顾者看看。
名人谈摄影:(专访文章摘录)

“摄影是从思考开始的”——刘香成说中国摄影师“要甩掉三个包袱”
关于当前中国摄影的发展,刘香成的思考和我们平常所见颇有不同。比如说,他一再强调“休闲”的概念,因为休闲能让人去想问题。他认为中国摄影师对外要有世界的眼光,对内要反思三个东西,一是“不出差就不能搞创作”,二是“非把摄影弄得像绘画一样”,三是“肤浅的摄影工具论”。
记者:从1994年您离开美联社到今天,整整10年。10年来你的工作都与中国有关,你也一直关注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并利用自己的影响,比如说作为荷赛的评委和大师班的导师,推荐中国年轻摄影记者到荷赛大师班学习。那么,对当前中国摄影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刘香成: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中国摄影师,对外要有世界的眼光, 要清楚别人在干什么,对内要有反思的精神,我觉得中国摄影师有三个包袱,应该甩掉。
一是“一提拍照片,就要出差。”我不是一般地反对出差,但在我接触到的摄影师里,有些人是一提起摄影,就要出差,就想到外地去,恨不得天天跟着国家主席满世界飞,那才过瘾,才叫搞了创作。其实不少摄影师出国不是为了拍照片,而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说我去过欧洲了,我去过美国了。可是你问他稍微深一点的问题,他就哑巴了。到过一个国家和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同样的道理呀,你到西藏,你连当地的语言都不通,你除了拍个表象,走马观花之外,又能拍到什么有深度的照片呢?你在北京,你对这里的一切最熟悉,你不拍,到西藏去干什么?你要问问自己啊。摄影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二是将摄影向绘画靠,摄影非弄得像绘画一样。西方人一提摄影,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机器,一个将快门、光圈、胶片、感光度整合在一起、通过机械和技术将某个瞬间凝固下来的东西和过程。中国人搞摄影总是从源远流长的山水画来理解摄影,想尽办法要把镜头中的东西弄得很美。画画可以随心所欲,你背后没有光,画家可以随便就加上一束光,但摄影不行,你背后没有光,什么也照不下来。从这点看,要把一朵花弄得很美,摄影无论如何比不过国画。就其本性来说,摄影最适合的工作还是将一个瞬间给固定下来。也许有人说,摄影的语言是西方人搞的,中国人可能怎么也学不好。但大提琴也是西方人搞的,马友友不就弄得很棒吗?你得弄懂它的语言;你不能在弄不懂它的语言的时候,就用别的东西来歪曲它,比如你如果硬用二胡来演奏大提琴的语言,那就走调了。用绘画的语言和想法来搞摄影,也是要走调的。因此,搞摄影,一定要尊重摄影的特性,要弄懂它的语言,要从绘画的思考中走出来。
第三,就是对摄影工具论的理解很肤浅。西方人也把摄影当工具,但他们对摄影的工具性有更深刻的思考。有一本书写比尔·盖茨,说盖茨小的时候,有一天他在那儿发呆,妈妈问他,你在干吗?他说,“妈妈,我在想问题。”摄影记者一定要善于想问题。19世纪时,为什么梵·高要离开荷兰到法国去?就因为法国有人和他一样,在想一样的问题,他在那儿可以一起想,一起画。这个社会环境很重要。我们的摄影记者常常觉得西方摄影记者很穷,收入不高,自己承担风险,不象我们,住国家的房子,拿国家的薪水,开公家的车。但西方记者有一点我们比不了,他们有休闲的时间,有想问题的时间,而我们的记者却没有,总说自己很忙,天天赶场。你天天赶场,怎么会有时间去想问题?怎么能把照片拍得很深刻?在这样的记者手里,相机只能像猿人手里的石头那样,是最简单的劳动工具。
还有一种工具论,是把摄影当做简单的宣传工具。我1976年到中国采访,正赶上唐山大地震。那时候的报道比较客观,地震的惨像、重大的损失都报道出来了,在这么惨烈的状态下,解放军的救灾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现在,一切要统一成宣传的口径,抗洪救灾,只有解放军扛沙袋的镜头,没有大水和灾民的镜头。人们看不到洪灾造成的损害和严重程度,又怎能感受到解放军救灾的重大作用呢?看起来是宣传了解放军,实际上没有表现出解放军在抗洪中的重要作用。一味地强调宣传,把摄影简单化了,很肤浅。在这方面,我们一直有一种心理,现在比以前好多了,那就是怕别人提我们的阴暗面,自信心不足。我刚驻北京时,到郊区去,要向外交部新闻司申请,说我要去郊区。现在,凡是开放的城市都可以随便去,因为我们经济发展了,自信心增强了,不怕别人说我们的阴暗面了。现在我们的飞船都上天了,下一步还要登上月球,自信心会更强,如果还把摄影当做简单的宣传工具,对摄影有什么好处?对我们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归根结底,好的摄影像一切好的艺术作品一样,是把问题想得深刻的过程。有人常常抱怨说自己为什么不能得奖,实际上应该考虑的是你有没有认真地思考。摄影的入门,我一向认为不是在摄影之内,而是在摄影之外,是从思考开始的。一家电视台访问贝聿铭,主持人老问他那座建筑是怎么设计的,这座建筑是怎么设计的,贝聿铭则总是把话题拉回来,说教育如何如何重要;可主持人还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问题,这证明她没有听懂贝聿铭的话:教育正是贝聿铭设计思想的入口处。

有用[0]    没用[0]

您想要发表评论吗?

注册 成为会员,或 登录(如果您已经是注册会员)。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