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它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北麓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行政区域兼跨南北疆。市境东南部宽数十千米、长百余千米平坦的天山山间盆地--达坂城凹地和西北--东南向切穿喀拉乌成山的后沟白杨河峡谷,贯通天山南北,成了南北疆最重要的交通孔道(即古丝绸之路的“白水涧道”) 该道现仍为亚欧第二大陆桥和312国道的必经通道。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地理位置,奠定了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首府的地缘基础条件,同时也确立了乌鲁木齐作为全疆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的中心,以及旅客集散、辐射的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
乌鲁木齐一词长期以来被人们传统地理解为“优美的牧场”之意。近据学者研究,实为源出 9世纪突厥语“绿绿的一片地方和经过的地方”两重意思。公元625年,唐朝政府设北庭都护府,乌鲁木齐隶属北庭都护府管理。贞观十四年(640年)设轮台县,隶属庭州,建成了兼有屯垦与军事双重目标的丝路重镇--轮台县城,即今乌市南郊的乌拉泊古城。乌拉泊古城位于乌市南郊17千米的乌拉泊水库旁,古城遗址保存尚好,略成方形,城墙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450米,周长超过2千米,墙垣高大宽厚,残高达4米,并拥有许多宏伟的马面、瓮门、角楼等军事建筑,可见它当年是个重要的军事重镇。
“白水涧道”,当年唐边塞诗人岑参又称其为“走马川”,它是由达坂城白杨河峡谷、柴窝堡凹地和乌鲁木齐河谷通道构成。近年经许多学者研究证明,“白水涧道”是丝绸之路北道通天山的主干道路,它向东联通赤亭道,向西联系碎叶道。轮台古城扼守着白水涧道的咽喉要冲,唐时派有静塞军重兵把守,是丝路北道上唯一的一座收税城。轮台城的设置和繁荣史是乌鲁木齐沿革史中的一项重大历史内容。轮台古城则是乌鲁木齐的第一城,轮台的建城史,即是乌鲁木齐建城的开篇史,乌鲁木齐是轮台城的易地发展,是依托丝绸之路北道发展起来的城市,其建城历史当上溯到唐贞观十四年(即公元640年),是一座已经具有1350多年悠久历史的西域历史文化名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在明瓦喇国古堡废墟上(即今九家湾)筑土垒,将此正式命名为“乌鲁木齐”;乾隆二十八年,在乌鲁木齐东旧土垒之北筑汉城,赐名“迪化”;乾隆三十七年筑满城,定名“巩宁”即现在新疆农业大学所在地。
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迪化城获得大规模扩展,城周扩展十三里,在城里修建了许多富丽堂皇的衙署、庙宇和亭台楼阁,经济、文化也获得了很大发展《西疆杂述诗》中称其为“景象繁荣”,称得上“塞外江南”。事实上从清乾隆二十年以后,乌鲁木齐就逐渐成了一个驻军和商业贸易的中心,史书上形容它是我国“西北北路的大都会”。乌鲁木齐市中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商业发达,市场繁荣,充满现代化气息。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繁荣程度堪与国内绝大多数的省城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