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Nphoto.net
  作品   > 夜景
 
 
  赤壁广场 摄影 橙子99
 
© 橙子99. 版权所有.

赤壁广场

 
纠错/违规及不良内容举报
摄影:橙子99 查看 橙子99 的作品集
于 2006-11-22 11:34 上传
浏览:867
评论:3
评分: (9)

  评论  

冰清百灵 
查看 冰清百灵 的作品集
查看 冰清百灵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6-11-22 19:27

坐你沙发了!很有特点,色调不错!喜欢!

有用[0]    没用[0]
秉德 
查看 秉德 的作品集
查看 秉德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6-11-23 08:01

好广角.图片清晰.

有用[0]    没用[0]
糊涂光影 
查看 糊涂光影 的作品集
查看 糊涂光影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6-11-23 17:17

构图大气、视角好!


橙子99 的回复 2006-12-03 09:04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宋神宗时,苏轼任祠部员外郎,其时皇上已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开始了变法。苏轼首先写了《议学校贡举状》,反对王安石变科举;接着又写了《上神宗皇帝书》,对新法进行了全面批评。这就引起变法派对他的不满,遭到诬蔑和攻击,在朝中处境极为不妙。于是他只得请求离开朝廷,出任地方官。其后,他先后调任杭州(今浙江杭州)通判,历密州(今山东诸诚)、徐州(今江苏徐州)、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后又因讽刺新法,招致“乌台诗案”被捕下狱。虽然多方营救,仍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元丰三年(一○八○)正月,苏轼与长子苏迈匆匆赶赴黄州,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到黄州看见那里靠山环水,茂竹成林,风景如画,心境也就随之而开阔,“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经常去黄州城内的赤壁、安国寺、承天寺、黄泥坂、天庆观、栖霞楼、快哉亭等名胜地游玩,而且每游必有诗文纪胜。在黄州的四年也是他创作最旺盛、文学成就相当大的四年。他不仅著书立说,遵父遗命作《易传》九卷,作《论语说》五卷。还写了诗、词、赋、散文及信札等六百余篇(首),而有些篇章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
初到黄州,苏轼寓居城东定惠院,心情不免有些抑郁,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他整天闭门谢客,饮酒浇愁:“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他还在这里修房子,因是在大雪中修的,故取名为雪堂并将雪堂自比为陶渊明的斜川。因此地位于黄州的东坡,遂自此取号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黄州期间,可谓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风景绝佳的黄州赤壁位于城西北的赤鼻山,因岩石突出下垂,颜色赭赤,故名赤壁。因游此而写下流传千古的一词两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后人因此将赤壁与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易名为“东坡赤壁”。今天它已成为有名的旅游观光胜地,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离武汉市仅六十多公里。
出古城汉川门西行,便看到不远处的赤鼻山上,呈现出一幅绿树红墙、重楼叠阁的画境,这就是东坡赤壁了。这儿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修。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门楼正面有巨幅“东坡赤壁”额书,为清朝黄州知府郭朝祚题写。楼门背后,题有苏轼后《赤壁赋》名句:“赤壁之游乐乎!”寓意隽永。经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历锁春台、蜂腰桥来到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六米高的苏轼全身像,面对大江,衣髯飘逸,凝神伫立。绕过苏轼像,迎石壁拾阶而上,便是二赋堂。该堂始建于清初,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七年(一八六八)重建。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教谕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体,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堂前左侧壁有民国总统徐世昌(自号水竹屯人)仿苏体联语石刻:“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匾额由晚清名臣李鸿章书写;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
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以苏轼《念奴娇》词而得名。亭内有清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临摹元代书家赵孟頫(俯)手书前《赤壁赋》书帖石刻和历代名家石刻。亭内还有清代书家、汉阳人叶志诜于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八十五岁时,一气呵成高一公尺的“寿”字石刻。亭西与之并立着坡仙亭,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告别黄州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及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明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月梅》画面由一弯新月和一支老梅组成,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尚在。亭下赤色岩石上,有清代书法家钟谷书写的“赤壁”石碑。睡仙亭西下楼步,赤壁矶头,有放龟亭。传说东晋大将守城时,其仆人将其买养的白龟放生于此,后得善报。明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知府郭凤仪附会传说,在矶下江边凿白石龟,亭因此得名。亭下岩石壁立,苏轼描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即在此处。
二赋堂东边是留仙阁,此阁建于清光绪十年,取“坡仙长留阁内”意以名。阁内有著名的《东坡笠屐图》石刻,苏轼书写的《乳母任氏墓志铭》石刻,以及清代著名金石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留仙阁记》,还有近代书法家范之杰民国十三年(一九二二)所画的《东坡游赤壁图》,现代诗人郭沫若在此观赏后,曾留诗赞曰:“俄而载酒亭前过/东坡笠屐正逶迤。”留仙阁东十余步是碑阁,内嵌苏轼手书一○八块,光绪十六年(一八九○),黄州知县杨葆初(字寿昌)集成《景苏园帖》,历代书法鉴赏家对此评价极高,被称为稀世珍宝。此为目前保存最完整、作品最多的苏帖石刻,其规模居全国书法碑林之冠。出二赋堂后门,在留仙阁、碑阁后面陡峭的北岩下,由西向东,由低向高,依此有剪刀峰、问鹤亭和栖霞楼。栖霞楼由宋初王义所建,地处赤壁矶最高位置,现楼为一九八二年重建,高四层,飞檐翘角,白石栏杆,极目可望黄州市景,匾额为现代作家茅盾题写。楼间还藏有苏轼手书〈黄州寒食诗〉行书,为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此外,赤壁还有石塔、迎素月、怡然亭、羽化亭、快哉亭、揽胜亭等建筑。
自唐以来,东坡赤壁一直是游览胜地,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王禹偁、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历史文化名人,以及现当代政要、文艺界名流、日本国友人,都先后游过赤壁,并留下了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目前,东坡赤壁风景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新开发的风景区将由现在的四百余亩扩大到一千三百多亩,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赏区,以及游乐区、度假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山松声”、“竹楼夜雨”、“赤壁夕照”等三十个景点。苏轼因诗获罪而贬谪黄州,黄州因苏轼而名扬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揽胜,怀念一代文豪,尤其是文学艺术和书法爱好者,将会大有斩获!
有用[0]    没用[0]

您想要发表评论吗?

注册 成为会员,或 登录(如果您已经是注册会员)。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