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Nphoto.net
  作品   > 夜景
 
 
  荐福寺~小雁塔 摄影 任正华
 
© 任正华. 版权所有.

荐福寺~小雁塔

 
纠错/违规及不良内容举报
摄影:任正华 查看 任正华 的作品集
于 2007-01-08 00:28 上传
浏览:327
评论:10
评分: (24)
相机:相机信息 Canon Digital IXUS 40
拍摄数据:1/200s F/7.1 at 8.462 mm
更多
标签: 秀美景观
《文摘》

小雁塔位西安荐福寺内。荐福寺创建于公元684年,是唐高宗李治死后的祭祀,最初起叫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荐福寺内有一口万余公斤重的铁铸大钟,“雁塔晨钟”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大钟铸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钟表铸字成六个方款,有阳文共计一千多字,首款铸“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发安,**常转。”四行大字。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因渭河改道,冲毁寺庙,大钟也身陷河床泥沙之中。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河中发出悦耳的铿锵之声,官府令人发掘,“遂以巨车载之移置于上都大荐福寺,悬于殿右”。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当地人把晨钟称作“神钟”,只要把亲人的名字和去处贴在钟上,钟声就会把思念之情传到千里之外的亲人心上。据说屡试不爽。民国时,钟已残残,楼已毁去,钟上的祷纸仍层层叠叠贴满上下。
荐福寺是我国唐代佛学大师另一位义净法师的译经处。为了保存他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义净法师于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建造小雁塔。由武后开基,故而宫内上下在皇后倡导下争相出资。造塔之资“悉由宫人出钱而立”。义净更是殚精竭虑,“人或自来,役无留务”。从而使工程“费约功倍”,从此巍巍宝塔屹立古城。小雁塔原名荐福寺浮图宝塔,因其与慈恩寺的大雁塔东西相向,故称小雁塔。

小雁塔为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为15层,平面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高约46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外表无装饰,南北面名辟一门。塔身二层以上逐层递减内收,愈上愈促,形成抛物线轮廓。秀丽玲珑,别具风格。门框为青石彻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像和蔓草花纹图案。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明嘉靖32年(公元1555年),华县发生大地震,小雁塔顶两级被震毁,现在只剩13级,高43米,实心而不可登。

小雁塔以炼砖、黄泥为原料,通体砖结构,砖缝之间以过滤之黄泥粘着。小雁塔之奇奇在“傲立千年始未垮,历经百震终无毁”。小雁塔建成后曾经经历过6次地震,塔身三度开裂,却又三次神奇地“愈合”。据《长安县志》记载: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七月二十日,临潼发生6.3级地震。地震“声如雷,山多崩圮,居舍坏,男女死者千九百余人”。小雁塔也“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时隔34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第二次大地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至今刻留着这一段传奇式的记叙。无独有偶,这种裂而复合的现象后来又两度重演: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地震,塔裂为二。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复震,塔合无痕;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塔身再次震裂,复于康熙六十年弥合,其中的奥妙着实使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直到1965年维修勘探时才发现塔基下是一个用夯土筑实的半圆球体,直径约70米,塔就座落在这“球体”的中心,而“球体”与周围则“貌合神离”。地震发生时,因为“球体”的错动能使塔的垂直压力和水平震动产生“应力分散”,小雁塔就成了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古人的匠心造就了“有神比合”的奇观,不能不使人叹为观止。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如此惊人的奇迹竟然默默无闻了上千年,广佚浩繁的史志上没有记载,连那些荒诞不经的鬼怪故事也不肯漏下的庙志上也找不到它的踪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无数的神奇和辉煌,却从来没有过属于中国人的科学发展史。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一种“饱读圣贤书,货与帝王家”的社会习俗,“学而优则士”,逼得天下的读书人都往科场里钻,能有几个关注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即便象沈括、宋应星、李成、李时珍这样的有心人,在他们的笔下也只是现象的罗列,或者是具体的制作方法,很少涉及到原理性的研究,根本没有启迪后人的理论和学说,至今留下了无数象“木牛流马”那样使后人绞尽脑汁而百思不处其解的疑团。科学是一个系统,光靠几个有心人成不了气候。但作为统治者的历代帝王只知狂征暴敛、穷奢极欲,根本不把科学技术当作一回事,或是束之高阁,或是藏之深秘,或是沦作他们斗新争奇的雕虫小技,科学就在“一家之用”中横遭摧残和扼杀。“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只用于制作彩仗爆竹,指南针也成了风水先生的向盘,造纸和印刷术的命运稍为好一点,但也不过是连篇累牍地翻印着聊以解闷的经书…东汉的魏伯阳编著的《周易参同契》,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古老的炼丹书,但发展到明代也仍然逃不出为嘉靖皇帝炼长生不老丹的尴尬。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炼丹术在唐代才传到阿剌伯国家,又从阿剌伯辗转传入欧洲,几经演化发展,终于形成了现代科学的重要门类—化学。我们在中学里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时候,总会感到一种迷惘和困惑,为什么这些自然科学总是言必称希腊,例不出欧洲?不料答案却在这里!

  评论  

天下沧海 
查看 天下沧海 的作品集
查看 天下沧海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1-08 01:45

首席欣赏,水中倒影很棒,色彩有点偏冷,画质不错。

有用[0]    没用[0]
莱州人 
查看 莱州人 的作品集
查看 莱州人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1-08 09:26

构图很美,光色很好欣赏!

有用[0]    没用[0]
袁自安 
查看 袁自安 的作品集
查看 袁自安 的个人主页
2007-01-08 09:44

图文并茂.神奇之举.好见识.又让我联想到少林寺.西安大雁塔...... 西安乃宝地也!

有用[0]    没用[0]
太白遗风 VIP会员
查看 太白遗风 的作品集
查看 太白遗风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1-08 10:06

拍摄精彩,描述好。

有用[0]    没用[0]
gzman 
查看 gzman 的作品集
查看 gzman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1-08 11:59

 好介绍好片!

有用[0]    没用[0]
新手小张 
查看 新手小张 的作品集
查看 新手小张 的个人主页
2007-01-08 12:10

没去过,美,向往!!!

有用[0]    没用[0]
马鞍山人 
查看 马鞍山人 的作品集
查看 马鞍山人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1-08 13:00

图文并茂,非常欣赏!

有用[0]    没用[0]
黑煤球 
查看 黑煤球 的作品集
查看 黑煤球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1-08 19:55

构图好,欣赏.

有用[0]    没用[0]
关中人 
查看 关中人 的作品集
查看 关中人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1-08 20:39

拍的不错!欣赏啦~

有用[0]    没用[0]
一见 
查看 一见 的作品集
查看 一见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1-09 09:55

光影很美.

有用[0]    没用[0]

您想要发表评论吗?

注册 成为会员,或 登录(如果您已经是注册会员)。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