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保护建筑
俄罗斯风格
新艺术运动风格
大石头房子―哈尔滨铁路局
中东铁路管理局作为中东铁路“司令部”,俗称“大石头房子”,始建1902年,于1904年建成,而1905年前后3次被义和团运动的大火焚烧,后于1906年重建,即为今天的铁路局。抛开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不谈,单从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来看,它可以称为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典范。
哈尔滨铁路局是典型的“新艺术”建筑,形体比较简洁自由。建筑地上部分为三层,地下一层。正立面的主要部分呈对称布局,正中是主入口,主入口两侧每隔一段距离墙体略有凸出,打破了立面的呆板感觉,富于光影变化。而立面最活跃的因素莫过于细部的处理―小巧而鲜明的入口,柔润而生动的门窗贴脸,精致而简洁的阳台,优美的女儿墙及檐口设计。
铁路局这样的大型办公室建筑,其主入口设计,一般的做法为突出其所需的庄严感,门廊尺度应较大,利用柱式或宽阔的台阶加以强调,而哈尔滨铁路局的主入口处理却非如此。主入口门廊尺度析切宜人,进深较小,占据一层层高,略呈梯形上窄下宽的形式,顶部呈阳台状,门廊两侧的柱墩呈落水曲线形,既加强了稳定感,又活跃了门廊的构图,打破传统门廊矩形处理的严谨而渗入活泼的因素;
与其他办公建筑动辄宽阔的台阶不同,铁路局主入口台阶仅是简单的几级,精巧而朴素;宽阔而深栗色木门,门棂为柔软的曲线形;而门廊顶部阳台的曲线形铸铁栏杆也赋予门廊一份活泼。整个入口的处理亲切宜人,没有以势压人的做作,却以虚实对比、活跃的形式营造了恰当的氛围,充分反映了“新艺术”风格的魅力。
哈尔滨铁路局门廊设计的妙处,还在于将踏步从室外移至室内,穿过门廊进入门厅,又需踏上几级台阶,加上深栗色木制墙裙的衬托,庄重感与威严油然而生,至此观者不得不赞叹设计师的匠心。
建筑墙面装饰亦很生动,斑驳的暗绿色花岗岩贴面,产生丰富的装饰效果。据说当时施工时,先在地上排列好,然后编号,又按照顺序一块块贴上去,极费工夫,然而建筑独特的墙面效果算是最好的补偿吧!在建筑墙体凸凹变化之处,饰以纵横交错的隅石,具有很强的质感。建筑立面上窗洞的贴脸采用柔软圆润的曲线,是“新艺术”的典型做法;
阳台栏杆的铸铁曲线处理同样是“新艺术”的特征,模仿自然界植物形态的曲线线条,弯曲缠绕,如花叶,如丝蔓,生动自然。檐口及女儿墙的设计也很生动。墙体伸出屋面并向内卷曲,犹如盘踞的兽足,而在升起的墙垛之间饰以窄小的披檐,成为纯装饰性的构件;以直线与曲线结合的铸铁栏杆连接升起墙垛,虚虚实实,形成优美的建筑轮廓线。所有上述精致的细部处理,皆源于“新艺术”丰富的想象力与构思,而其优雅堂皇的室内设计则带有一丝古典的韵味。那精致的木制墙裙,优雅的曲线形护柱,精美的楼梯栏杆以及富于雕刻装饰的木门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哈尔滨铁路局以其精心的布局、优雅的形体、活泼的细部和典雅的室内装饰成为闻名遐迩的“新艺术”建筑。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历经沧桑风雨,它依然完好,成为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最好见证。
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技术,提高水平,快乐作品,交流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