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纪实
二六市
钱家大院
叶韵
浙东也有一个“乔家大院”,与乔家一样开钱庄,与乔家一样把生意做到了俄罗斯,只是年代要比乔家早半个世纪,她是钱家,又叫上钱,是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村的一个自然村。说是自然村,其实是一座深宅大院。钱家大院建于清嘉庆年间,号称九进十明堂。大门朝南,门楣上石刻“云蒸霞蔚”四个大字气势磅礴、苍劲有力。大门前有影壁,据说是为了阻隔大院南边一个叫“虎狼畈”的坟地。进大门拐弯即是朝东的二门,门楣上“紫气东来”遒劲挺拔、纵逸奔放。进入二门即为天井,然后是有高墙相隔的前三进,穿过前三进的弄堂是后三进,再往北穿过弄堂是落脚屋、柴房以及后花园。前三进每进二十间,包括前、后正房各五间,前、后过弄、楼梯各二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形成标准的四合院。后三进每进十三间,包括正房五间,过弄楼梯二间,左、右厢房各三间。院与院、前后进均高墙相隔,纵横之间有弄连接,有门相通。这样,九进共有屋138间。根据现存的四周围墙遗址推算,占地面积至少在五千平方米以上。大院至今二百余年,尽管后来里面的居民要超过四十户,却从未发生过火灾,据说是因为大院里有一只金龟。虽然这是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但至少说明这座深宅大院建筑设计上的防火布局是很值得研究的。
小时候夏天的晚上,坐着小凳子在自家门口乘凉,一边听大人们讲上钱古老的传说,一边双手托着腮,望着不远处黑漆漆的高墙,脑海会浮现出许多神秘的联想。我的大姑妈就住在大院里,所以,小时候我常常怀着好奇心走进迷宫一样的大院,经过一个个天井、一条条明堂,抬头仰望门楣上、墙壁上、柱梁上考究、气派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心头的疑问始终没有放下,到底谁是这个大院的主人?他为什么要造这座大院?这人究竟做官的还是经商?他的后代还在吗?
前几天碰到我表兄、现已七十一岁的程海棠先生,他就是我大姑妈的儿子,从小生活在大院里。聊天间说起钱家大院,童年时存于心头的疑问一点点得到了解答。他说,民间有过许多传说,有些并不可信,他小时候听钱氏后人、当时年已古稀的钱祝明老先生说过代代相传的大院的来历,再结合钱氏宗谱,觉得整个故事应该是这样的:乾隆末年,当地一位姓钱的年轻人(因宗谱被毁,名字已无从考证,暂且称他为钱生)出门学生意,在北京前门大街一家钱庄当学徒,钱生长得眉清目秀,而且聪明过人,很快就得到钱庄老板的信任。而当时朝中的一品大员、官居大学士的和珅(1750—1799)经常光顾该钱庄,一来就是钱生在前后服侍,他的殷勤、周到、乖巧深得和珅喜欢。有一天和珅格外高兴,与老板说,我已有义子99人,都不及钱生聪明。老板闻言马上对钱生说,还不快跪下拜见义父。于是和珅算是默认了这第100个义子。从此该钱庄生意更加兴隆,钱生也被老板由伙计升为掌柜。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八天后,嘉庆皇帝传旨逮捕和珅,将其打入天牢。在其他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情况下,钱生却买通牢头,去牢里探望义父,使和珅大为感动,临别时让他去继承和珅在海参崴的一处秘密财产。从此,上钱的钱氏子孙多去海参崴学生意,而且大多去钱生所开的钱庄工作,据说至今那里仍有钱姓子孙。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钱氏的钱庄总部被迫迁往苏州,名为“钱天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离田螺山遗址向北约二公里一个叫“挂壁灯盏”的地方,在钱氏坟墓中掘出专为官府铸造税锭的“钱天丰”印模。稍后又在离田螺山遗址向西北一公里左右的施岙,从钱氏坟墓中出土“钱天丰”印鉴,该印鉴据说送了当时县文物部门鉴定,可惜这锈铁斑斑、黑不溜秋的东西并不为县里工作人员所识。建造钱家大院的银子就是钱生发迹后从海参崴运过来的,船运到上钱西边的童家桥河埠头,上岸后再用马车拉到上钱。表兄告诉我,钱氏宗谱和当年运银子的马车,他念小学的时候在钱祝明家里看到过,那车子是铁木制造的,因当年已经七十多岁的钱祝明是道会门“同善社”的头头,所以这辆古车在1950年取缔反动道会门时就毁掉了。
七十年代初我去当兵之前,钱家大院还基本完整。记得那时到粮站交公粮,我总是把稻谷挑到钱家大院东边的河埠头放下,趁着歇脚从围墙的边门望进去,依然是高高的围墙,深深的弄堂。如今,围墙残缺不全,大门、边门多已倒塌,里面房子拆的拆,塌的塌,后三进稍微完整一点,也摇摇欲坠了。大院周围或中间蓦地耸起一些现代建筑,与整体的建筑格局很不协调。所有的古建筑若没有悉心的保护,终难逃破败的命运。毕竟风吹日晒,岁月更迭,再坚固的建筑也会解体。而居住于此的居民为了过上现代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做适合的改造并不为过。名人故居有政府出面主持原住户搬迁、出资修缮,以供后人瞻仰,怀念。如若古建筑集结成群,形成大气势,例如兰溪的诸葛八卦村,政府也会注意到,并且出面保护,因为它们无论在民俗学、建筑学上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是后人人文旅游的好去处。但是,更多古建筑的命运大多和钱家大院一样,随时间而老去、衰落、直到找不到昔日的模样。而发生在里面的诸多故事也就被时间湮没了,没有人说得出里面住过谁,他们有过怎样的荣华富贵,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后代又去了哪里?钱家大院现住的居民大多不姓钱,真正的钱氏子孙也就四、五户,他们是居住在此的普通住户,不是整座大院的主人。前人兴建大院所作的种种努力,为了生存、为了荣华和命运的不屈抗争,他们没有切身感触,说起上代的事,往往一笑而过,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图为钱家大院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