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Nphoto.net
  作品   > 动物
 
 
  金雕 摄影 YUTAO.M.ZL
 
© YUTAO.M.ZL. 版权所有.

金雕

 
纠错/违规及不良内容举报
摄影:YUTAO.M.ZL 查看 YUTAO.M.ZL 的作品集
于 2007-04-02 01:42 上传
浏览:273
评论:1
评分: (3)
相机:相机信息 Nikon D70s  ,  Nikkor 80-400mm f/4.5-5.6D ED VR AF
标签: 动物
金雕俗称为鹫雕、金鹫、黑翅雕、洁白雕等,是一种性情最凶猛,体态最雄伟的猛禽。成鸟的体长为785—1015厘米,翼展达200多厘米,体重2000—5500千克。它的虹膜为栗褐色,嘴的端部为黑色,基部为蓝褐色或蓝灰色,蜡膜和趾为黄色,爪呈黑色。上体为棕褐色,在后头、枕和后颈等部位都有很尖锐的金黄色羽毛,呈披针状,与其他雕类明显不同;下体为黑褐色;灰褐色的尾羽长而圆,具有黑色横斑和端斑,尾羽的根部以及双翼的下面具有白斑,在空中翱翔时非常明显。

  金雕的腿上全部被有羽毛,脚是三趾向前,一趾朝后,趾上都长着锐如狮虎的又粗又长的角质利爪,内趾和后趾上的爪更为锐利。抓获猎物时,它的爪能够像利刃一样同时刺进猎物的要害部位,撕裂皮肉,扯破血管,甚至扭断猎物的脖子。巨大的翅膀也是它的有力武器之一,有时一翅扇将过去,就可以将猎物击倒在地。

  金雕是一种留鸟,分布较广,遍及欧亚大陆、日本、北美洲和非洲北部等地。在我国的分布的范围也很大,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东南的局部地区。金雕全世界共分化为5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其中加拿大亚种分布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分布于其他地区的都属于中亚亚种,其中也可能有一些是旅鸟或冬候鸟。

  金雕生活在草原、荒漠、河谷,特别是高山针叶林中,最高达到海拔4000米以上。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天有时会结成较小的群体,但偶而也能见到20只左右的大群聚集一起捕捉较大的猎物。白天常见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巅,以及空旷地区的高大树上歇息,或在荒山坡、墓地、灌丛等处捕食。它善于翱翔和滑翔,常在高空中一边呈直线或圆圈状盘旋,一边俯视地面寻找猎物,两翅上举呈“V”状,用柔软而灵活的两翼和尾的变化来调节飞行的方向、高度、速度和飞行姿势。发现目标后,常以速度为每小时300公里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天而降,并在最后一刹那嘎然止住扇动的翅膀,然后牢牢地抓住猎物的头部,将利爪戳进猎物的头骨,使其立即丧失性命。它捕食的猎物有数十种之多,如雁鸭类、雉鸡类、松鼠、狍子、鹿、山羊、狐狸、旱獭、野兔等等,有时也吃鼠类等小型兽类。经过训练的金雕,可以在草原上长距离地追逐狼,等狼疲惫不堪时,一爪抓住其脖颈,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丧失反抗的能力,曾经有过一只金雕先后抓狼14只的记录。相比之下,它的运载能力较差,负重能力还不到1公斤。在捕到较大的猎物时,就在地面上将其肢解,先吃掉好肉和心、肝、肺等内脏部分,然后再将剩下的分成两半,分批带回栖宿的地方。

  金雕的繁殖较早,筑巢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疏林内高大的红松、落叶松、杨树及柞树等乔木之上,距地面高度为10—20米左右。有时也筑巢于山区悬崖峭壁、凹处石沿、侵蚀裂缝、浅洞等处,巢的上方多有突起的岩石可以遮雨,大多数被风向阳,位置险峻,难以攀登接近。巢由枯树枝堆积成盘状,结构十分庞大,外径近2米,高达1米半,巢内铺垫细枝、松针、草茎、毛皮等物。有时还要筑一些备用的巢,以防万一,最多的竟有12个之多。它也有利用旧巢的习惯,每年使用前要进行修补,有的巢可以沿用好多年,因此巢也变得越来越大,最大的“巨巢”就象一座房子一样构筑在大树的顶部。当然,如果巢的体积过大,也会使树枝无法承受,或者被大风吹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每年春季2—3月就开始产卵,每窝产卵多为2枚,偶而也有1枚或3枚的。产卵时的间间隔为3天左右,产完第一枚卵时即开始卧巢孵化,由雄雌亲鸟共同承担,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35—45天不等。长着柔软的棕色绒毛的雏鸟虽然孵出1周以后就能自己撕啄亲鸟带回的食物,但在巢内的喂养时间持续达76—85天之久,而且在离巢出飞以后也还需要亲鸟在巢外照料60多天,然后才能进行独立的生活。

  如果巢中食物不足时,先孵出的个体较大的幼鸟常常会向后孵出来的个体较小的幼鸟的身上啄击,并将啄下的羽毛等吞食,如果缺食的时间不长,较小的幼鸟有避让能力,尚不致于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亲鸟长时间不能带回食物,同胞相残则不可避免,较大的幼鸟就会把较小的幼鸟啄得混身是血,甚至啄死吃掉。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幼鸟20日龄前后,因为20日龄以前,常有亲鸟在巢中守护。这种同胞骨肉自相残害的现象在大型猛禽的幼鸟中并不罕见,这也是它们依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进行的种内自我调节。因为猛禽捕食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而食物的来源往往呈周期性波动,当食物短缺时,如果不进行种内的调节,将对于整个种的生存和发展十分不利。它们就是利用雏鸟出壳的先后不同所产生的身体发育上的差异,通过种内的调节,淘汰弱小的个体,保留强壮的个体,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使物种得以健康繁衍。

  评论  

玄鸟 
查看 玄鸟 的作品集
查看 玄鸟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4-02 08:47

哪拍的?非常难得的纪录。


YUTAO.M.ZL 的回复 2007-04-02 09:20
谢谢欣赏,是在中蒙边界拍到的。
有用[0]    没用[0]

您想要发表评论吗?

注册 成为会员,或 登录(如果您已经是注册会员)。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