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changjie. 版权所有.
乾安泥林(2) |
![]() |
摄影:changjie ![]() 于 2007-07-11 08:41 上传 |
浏览:281 评论:3 评分: 本照片只接受评论 |
评论 |
龙民 ![]() ![]() |
![]() |
2007-07-11 09:38
影调优美,构图考究,特别喜欢.首席学习! |
![]() |
有用[0] 没用[0] |
雅加 ![]() ![]() |
![]() |
2007-07-11 12:16
changjie朋友的这张片子,是不是拿出来考俺们的啊? changjie 的回复 2007-07-12 08:56 这是我七月3日-4日到“乾安泥林”地质考察所拍,可惜天公不做美,连续两天阴雨,太阳只露出不到一个小时,大量照片缺少质感,效果平淡。
“乾安泥林”一词是文人墨客所起,目前在旅游业已经叫响,确切的命名,从我们地质学上称作“潜蚀地貌”。“潜蚀地貌”的概念是: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中的碳酸钙进行溶蚀,使其流失或迁移,形成土体空洞,加强流水的冲蚀作用,造成黄土塌陷形成各种地貌,统称为黄土潜蚀地貌。黄土碟—由于地表水下渗,在重力作用下,使湿润的黄土压缩密实而造成地面下陷,形成一种平缓的碟形凹地。黄土碟一般深几米,直径10—20米不等。陷穴—在沟间地或谷坡上部,地表水汇集的地方,由于地表水下渗而造成地下强烈的溶蚀作用,形成的竖井状和漏斗状地面陷落。陷穴一般深达10—20米,直径可由几米至十几米不等,多分布在坡面长、坡度大的墚峁斜坡上。黄土桥—两个陷穴之间由于地下水流的串通,并不断扩大其间的地下孔道,残留在两陷穴间顶部的土体呈现桥形,故称黄土桥。这是极不稳定的地貌形态,极易崩塌。黄土柱—由流水沿黄土垂直节理侵蚀、潜蚀和崩塌作用造成的黄土柱状残留体。一般高几米到十几米,多分布在沟边、坡脚地带。这种黄土分布多在半干旱地区,雨水少,植被稀疏,土壤侵蚀严重,暴雨集中,地面切割破碎,滑坡、塌陷,加上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地形变化非常迅速。对潜蚀地貌的研究在保护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要说“林”也许是这张片子很难表达清楚,本片只是采用的景区名称。 |
![]() |
有用[0] 没用[0] |
征程 ![]() ![]() |
![]() |
2007-07-11 15:55
拍摄很有味 |
![]() |
有用[0] 没用[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