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光
建筑
嵩山
全称《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位于嵩阳书院大门前西10余米处。全碑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脊五层雕石组成。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二月五日刻立。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重80多吨,雄伟壮观,为河南最大的石碑。
大唐碑的书法艺术、雕刻图案、碑体造型,被誉为该碑三绝。碑文记述了唐玄宗李隆基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命道士孙太冲在嵩阳观和偃师缑氏山升仙太子庙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徐浩八分隶书,字态端正,一丝不苟,唐隶上乘之作。碑阴及碑文的两侧面刻有北宋以后游人题记、题名和题诗20余条。
大唐碑背面云盘,在明隆庆三年(1563年)前遭雷击毁一半。对此,当地有一传说,说是撰文者李林甫,臭名昭著,他的碑文怎么能久立于中岳呢?一天,天神差神龙来毁掉它,可是徐浩的书法实在惹人喜爱,神龙不忍毁它,于是看准没字的碑顶,轰去了一小半,以示惩罚,而碑正面的书法却完好无损。碑阴刻有明隆庆三年七月八日河南府巡按监察御史蒋机的五言题诗:“道旁林甫碑,读之面发赤。心惨似剑矛,言甘如醴蜜。唐家圣德辞,出自奸谀笔。天怒春雷轰,勿久污太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