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 开埠百年,包容、开放成为中国年轻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一以贯之的风格,成就了松花江畔小渔村到“东方小巴黎”的华丽变身。在这个曾经会聚36个国家多民族侨民的“中西建筑博物馆”中,中国人坚守的民族自尊与善学西方的智慧在建筑艺术中得到彰显——属于中国人和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 位于哈尔滨靖宇街334号的亨得利钟表眼镜店是Ⅲ类保护建筑,属中华巴洛克风格。 位于哈尔滨南头道街113号的纯化医院是Ⅲ类保护建筑,属中华巴洛克风格。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中华巴洛克”这一名称最初是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提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松福介绍说。巴洛克建筑艺术是17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装饰富丽与雕刻细致,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而“中华巴洛克”简单说来就是在中国的“巴洛克”,即在中国形成的有巴洛克风格的中国特色建筑。 在道外区靖宇街一侧的南头道街113号,一栋现为纯化医院的建筑便是中华巴洛克式风格的典型代表。这栋建筑建于1920年,为砖混结构,通体布满了抹灰做成的浮雕装饰。建筑采用L型平面,主入口设在靖宇街与南头道街交叉口处,两侧是两根西式爱奥尼柱头与中式鼓座式柱础相结合的双倚柱。蝙蝠和祥云图案在入口正上方的额坊中栩栩如生。再往上,两根装饰着中国结图案的单倚柱一直延伸至与拱券会合。在单倚柱和拱券包围的区域内,精雕细琢的菊花浮雕将纯化医院的牌匾团团包围。 刘松福介绍说,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装饰上大致有三方面特征。一是中国建筑的斗拱、台阶和栏杆与西方建筑的柱式、山花等构件交织在一起。如纯化医院西洋的柱式加上中国的斗拱,并把西方古典柱子做变形处理。柱式是西洋的,但装饰是中国的,这在西洋建筑上都是没有的。其二,浮雕装饰采用植物花卉,表达吉祥富贵,多子多孙的文化内涵。如葡萄、石榴象征多子(籽)多孙,牡丹、梅花、荷花和海棠等象征富贵吉祥,装有多种植物的大花篮象征五谷丰登。一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甚至在墙体浮雕中采用一个树根长出两枝树枝,一边结石榴,一边结桃,这充分反映当时老百姓希望家里多子多孙、人丁兴旺和延年益寿的朴实愿望。第三,使用象征福禄寿喜的动物图案,如蝙蝠、鹿和仙鹤等。目光所及之处,我们看到一处女儿墙墙垛上的浮雕图案便是一只梅花鹿站在一棵松树下,这象征着富禄延年。此外,有些装饰甚至直接用铜钱,表达出建筑主人期盼财源滚滚的心愿。 另一方面,在结构上,这些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在西洋建筑立面背后,几乎全部采用中式院落。往往几座建筑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有门洞,或一进,或二进,穿越门洞,便进入豁然开朗的大院。大院中,外廊式栏杆、雕刻精美的楣子,这些中国传统装饰给人别有洞天的感觉。多组院落常在一起构成一个街坊。 如今,走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仿佛进入一个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的集中展示橱窗。兴大兴超市、靖宇典当行、亨得利眼镜店、小月亮、新一代眼镜店、银金老照相馆、老鼎丰、大罗新古旧市场、玛克威商厦……经过岁月的冲刷,许多建筑虽已“老去”,但透过它们残损的外表,依旧不难想像它们当年的高贵与华丽。 民族资本兴盛催生中华巴洛克艺术 在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式建筑集中在道外区。对于这类建筑何以在道外鳞次栉比?黑龙江省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研究员、《哈尔滨历史编年》作者李述笑认为,这与哈尔滨特殊的历史经历密切相关。
注册 成为会员,或 登录(如果您已经是注册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