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Nphoto.net
  作品   > 建筑
 
 
  黄帝陵 摄影 超级大白兔
 
© 超级大白兔. 版权所有.

黄帝陵

 
纠错/违规及不良内容举报
摄影:超级大白兔 查看 超级大白兔 的作品集
于 2007-09-11 18:28 上传
浏览:181
评论:9
评分: (27)

拍摄数据:8970/1000000s F/2.7 ISO100
更多
标签: 黄帝陵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
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 “汉武仙台” 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
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庙的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和他们与学生对话语录中,已经得到证实。据《吕氏春秋•安葬篇》、《七国考》、《山海经》这些古史书籍记载:“墓设陵园”在秦代开始形成一种制度。黄帝陵园最早建于秦代。秦统一六国后,又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都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刘邦建立大汉后,汉朝初期就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大历七年,对轩辕庙进行了历时二年重修扩建,并栽植柏树一千一百四十株。宋朝开宝二年,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赵匡胤降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黄帝行宫。这就是当今人们前来拜谒的轩辕庙。在之后的元,明,清各朝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直至当今,都对黄帝陵庙进行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帝陵庙的规模和范围。已远远超过历代。
千百年来流传在当地民谣说:
汉朝立庙唐扩建,
到了宋朝把庙迁,
不论谁来坐皇帝,
登基都不忘祖先。
黄帝崩,葬桥山,桥山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处,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山下有沮水环绕。山上有八万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轩辕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桥山巅的古柏中。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明嘉靖十五年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地铺着砖。显得古朴典雅。陵前正南,陵园围墙以外是土筑高台,即“汉武仙台”。《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祀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入口广场的地面。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广场北端为轩辕桥,宽8•6、长66米、高6•15米,全桥共9跨。石梁121根,桥面设护栏。栏板上均雕有古典图案花纹。全桥均采用花岩石料砌成。显得粗犷古朴。轩辕桥下及其左右水面为印池,占地约300余亩。蓄水量可达46万平方米。桥山古柏,倒映池中,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为黄帝陵平添了无限灵气。印池四周绿树成荫,形成优美的空间环境。轩辕桥北端为龙尾道,共设95级台阶,象征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寓意。由龙尾道向上即登临庙院山门。山门为五间廓庑式花岗岩(仿汉代木)建筑。显得格外庄严雄伟。入庙院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轩辕手植柏。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此柏高19米,树干下围10米,中围6米,上围2米,遒枝苍劲,柏叶青翠。再北为诚心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祭祀官员至此须整饰衣冠,静心净面,方可进入大殿祭祀。再北为碑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顶。亭内立有毛泽东手迹“祭黄帝陵文”和蒋中正手迹 “黄帝陵”碑石。侧有一高大古柏,即“汉武挂甲柏”,枝叶茂盛。轩辕庙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门楣匾额“人文初祖”,系国民党元老程潜手迹。殿内正中木质壁龛内嵌浮雕轩辕黄帝石像。碑亭东为碑廓,其中有历代碑石40余通,其中有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记事碑。元泰定二年(公元1371年)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碑,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9年)祭黄帝桥陵碑,以及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带上他新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往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的碑石等。
应海内外华人的共同要求,经国家批准,整修黄帝陵工程已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四日(清明节)奠基,八月二十五日动工建设,现已竣工如此。
让我们怀念我们共同的祖先吧。
拍摄器材:联想V50
详细介绍请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4588.htm

  评论  

好兆头 
查看 好兆头 的作品集
查看 好兆头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9-11 18:31

首席欣赏!炎黄子孙,继承大统,弘扬中华文明。

有用[1]    没用[0]
峡谷 
查看 峡谷 的作品集
查看 峡谷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9-11 19:14

层次分明

有用[0]    没用[0]
雨滴上的芭蕾 
查看 雨滴上的芭蕾 的作品集
查看 雨滴上的芭蕾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9-11 20:00

就画面来说,色调比较古朴,构图也还可以,但背景似乎有些晕眼~~~大白兔别见怪哦


超级大白兔 的回复 2007-09-11 20:03
后面是柏树 因为处理成黑白泛黄所以就成了这样子效果
有用[1]    没用[0]
天上来 
查看 天上来 的作品集
查看 天上来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9-11 20:07

我还是喜欢看彩片。谢谢你的辛苦介绍,长知识啊!

有用[0]    没用[0]
金城老猫 
查看 金城老猫 的作品集
查看 金城老猫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9-11 20:34

图文并茂,好描述,欣赏!

有用[0]    没用[0]
泥瓦匠 
查看 泥瓦匠 的作品集
查看 泥瓦匠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9-11 22:29

兔弟:很好的构图,加上怀旧处理,效果及佳!!!!

有用[1]    没用[0]
枫叶1 
查看 枫叶1 的作品集
查看 枫叶1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9-11 22:40

弘扬中华文明,欣赏!

有用[0]    没用[0]
二泉印月 
查看 二泉印月 的作品集
查看 二泉印月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9-11 23:51

介绍详尽,片子好

有用[0]    没用[0]
冰清百灵 
查看 冰清百灵 的作品集
查看 冰清百灵 的个人主页
已评分 2007-09-12 12:40

这么大篇的描述,需要时间阅读,百灵慢慢欣赏和阅读!谢老师分享!

有用[1]    没用[0]

您想要发表评论吗?

注册 成为会员,或 登录(如果您已经是注册会员)。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