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
纪实 |
|
|
|
|
|
|
|
|
羊皮筏子
|
|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囫囵脱下的羊皮经浸水、暴晒、去皮、扎口、灌入食盐和香油等一系列的炮制工序制成),并排捆扎在细木架上制成。浑做“全”解,脱即剥皮。人们最初是用单个的革囊或浑脱泅渡,后来为了安全和增大载重量,而将若干个浑脱相拼,上架木排,再绑以小绳,成为一个整体,即现在的“皮筏”。它是黄河上游的主要运输工具。兰州羊皮筏子分大、小两种。最大的皮筏用600多个羊皮袋扎成,长12米,宽7米,6把浆,载重量在20至30吨之间。这种皮筏一般用于长途水运,从兰州至包头,每天顺流行进200多公里,12天可抵达包头。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现在,黄河边供游客乘坐的羊皮筏子都是用13只皮胎采取前后4只中间5只的排列方式绑扎成的小筏子,重20多斤,能坐5个人。据说,从前最大的羊皮筏子有600只皮胎,能载重15吨。皮筏浮力极好,容易操作控制,遇上湍急时快如飞箭,给人飞流直下的痛快感。长途漂流要用大筏,游人可在筏子上走动,乘上它可在黄河里漂流半天到两天长的时间,一路欣赏黄河上的壮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