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鸟类
矶鹬
Sandpiper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今鸟亚纲-> ->今颚总目->鸻形目-> -> ->鹬科-> ->鹬属->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在中国繁殖于西北及东北,冬季在南部沿海、河流及湿地越冬,迁徙时大部地区可见。
动物简介: 全长约20cm。上体褐色,飞羽近黑,具有白眼圈,眉纹白色;下体白色,上胸有细的黑色纵斑。翼角前方有由胸腹部延伸的白色横斑。飞行时具有明显的折色翼带。外侧尾羽白色,上有黑斑。
栖息于沿海滩涂、沙洲以及海拔比较高的山地稻田及溪流、河流两岸,喜欢沿水边跑跑停停,行走时头不停的点动,停息时尾羽不停的上下摆动。喜欢吃昆虫、螺类、蠕虫。繁殖5~7月,营巢于河边沙滩草丛中地上,每窝产卵4~5枚。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