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自然风光
纪实
先秦古蜀道地处剑阁县凉山乡。蜀汉时期,刘备平蜀后,立志北伐中原,统一中国,命诸葛亮统领大军伐魏。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县)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的剑州(今剑阁)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但是山道难行,也不便辨认。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诸葛亮命张飞以剑阁为中心点,在向东南、西南、北面的道路上植柏表路,以示蜀汉官道的气概。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民间流传着不少张飞当年栽树的神奇传说。
清代诗人乔钵有诗赞美:“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中。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成为这条绿色长廊的雅称,而柏树当之无愧是翠云廊的主角。广义的翠云廊以剑阁县城为中心,东南至阆中,西南至梓潼,北至昭化,是古蜀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柏雄健挺拔,根茎虬结,风姿绰约地守护着不到两米宽甚至已经没入泥土草丛的古蜀道。
据文献记载和科学工作者对现存古柏研究考证以及民间的传说,古蜀道上大规模植树有6次。第一次是秦朝。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曾在蜀中大量伐木。蜀中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倡导在驿道旁植树,还下令在全国各驿道种植松柏,以显示天子的威仪。这次植的树称为“皇柏”。据考察,凡胸径两米以上的古柏,树龄约2000多年,应是秦代所植。三国以后,东晋、唐朝、北宋、明朝都重视在古蜀道上种植松柏。如此历经多个朝代,跨越一千五百多年的官方植树行为惊世罕见。历届州官在上任离职时都要登记造册、清点移交,并制定了“官民如山,相禁剪伐”,“偷伐蜀道古柏者格杀勿论”的制度。据考证,翠云廊上有13株古柏树干直径都在2米以上(约五、六人合抱),确实是在三国或更早时期种植,历经岁月沧桑而完好无损。“先秦古蜀道上”的状元柏就是这样一棵古皇柏。